close

看到了只是看到,
聽到了只是聽到,
而不產生好惡。
因為心裡有了好惡的分別,
就會有執著;
喜愛的就想佔有,
討厭的就會排斥,
患得患失,
煩惱就來了。
--摘自《
人行道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精采書摘

〈企業中的佛法〉
在一次與企業家座談的會議上,有一位知名的企業主問我三個問題:1如何在不違背慈悲的立場下,企業之間仍能保有公平的競爭?2老闆所賺的錢如何對員工與社會做合理的回饋?3借貸上運用不順,如何調整心態來面對問題?

這些問題並不難解。我常說:「在商言商,競爭是平常的事」,如果佛教徒說慈悲就是不競爭,那是你自己不成長,相對地別人也不會真正受益;有競爭,社會才能更進步、更繁榮,有對手才會做得更好。

譬如我辦研究所,一個人覺得很孤單,因為沒有對象讓我知道如何改善才能做得更好、更完美,後來有另外一個研究所成立,雖然感覺到相當大的壓力,但是我卻很高興,因為孤掌難鳴,兩隻手鼓掌就會發出聲音,才更有力量,所以競爭是必要的;但必須是良性的競爭,那對自己、對社會都會有很好的利益,大家都會進步。如果競爭失敗,表示能力不夠、智慧不夠、專業不夠,應該力求改進。

至於第二個問題,我的回答是,佛教在《善生經》中提到居士的收入,可以分作四份,除了生活所需及儲蓄之外,也有屬於營業及投資用的資本。時至今日,也應該在這當中,酌量取出作為對社會的回饋,包括對三寶的護持與供養,對貧窮人的救濟,及對社會的奉獻。

企業經營如果沒有再投資的資本,事業就不能發展,而且做生意可能會有盈虧,為了調節盈虧,一定要儲蓄,以備盈虧之所需。身為企業經營者除了本身要有這樣的觀念,也應該告訴員工們,將一部分的錢存下來是為了公司發展,公司發展越穩定,成長越好,相對的員工福利也會增加,員工的職業也越穩定。

而當借貸有問題時,可能就會產生倒帳、倒閉情形,有信譽的商人都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,不過經濟情勢瞬息萬變,很難預測,最穩當的作法還是「投資不要投機」。

投機就是自己沒有資本,買空賣空,一旦出了問題,就倒人家的錢,倒銀行的錢,而銀行的錢就是政府的,或是社會共有的錢,這個罪過很大。所以一名企業家應該要考慮清楚,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,最好把聰明才智借給別人用,把企畫獻給需要的人,自己不要冒險經營,那是不妥當的。 

〈覺察自己的偏執〉

人生在世,總有許多煩惱。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斷除煩惱,怎麼做呢?方法很多。當我們追究煩惱的根源時,會發現有一種煩惱,是來自於自己主觀的立場,不能得到外在環境或周圍的人認同。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接納,甚至能控制別人;卻很少有人會心甘情願接受別人的意見,更甭提受到別人的控制了。如此,人與人、人與環境之間的衝突、矛盾就來了。

有一對恩愛夫妻,在結婚多年以後,還是離婚了。辦離婚手續時,兩個人都很難過,連他們自己都想不通:明明兩個人感情很好,怎麼可能走到這一步呢?原來這位太太弱不禁風,大熱天裡也受不了一點點風,不能吹冷氣、不能吹電扇,連窗戶都不能開;偏偏這位先生最怕熱,沒有冷氣睡不著。所以,這對雖然恩愛卻無法相處的夫妻,最後只好分道揚鑣。這是人生的悲劇,不過,這也是人生的常態。

佛陀在楞嚴會上對大眾說法時,曾經舉起自己的手來問阿難說:「阿難!你看我的手是正的還是倒的?」阿難自恃多聞,被佛陀連番訓斥幾次之後,再也不敢逞強,只得含糊應答說:「世間一般人都認為手指向下就是倒;我也不知道究竟如何為正?如何為倒?」佛陀就說了:「手臂就是手臂,那有一定的正或倒?只是世間的人一定要執著上豎為正,下垂為倒,這是執迷不悟的看法。」

所以,以佛的眼光來看,世間所見的許多價值標準,都是人的執著妄想,是非善惡,本來沒有絕對的標準。一個人從某個角度看是大壞蛋,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也可能是個大好人。這些標準都是人定出來的,未必放諸四海而皆準。我們如果不能覺察自己的偏執,就會被自己的好惡所蒙蔽,也就會理直氣壯的拿著自己所執著的價值標準,去衡量外在環境。合乎自己的標準,就起了貪愛心,不合標準,就起了厭惡心,這個分別心,就是煩惱的根源。其實,外在的境界根本是一樣的,就像佛陀的手臂,非正非倒;可是,不同的人來看,就有不同的評價和反應。我們若能時時反省自己的偏執,在待人處事上,就會比較圓融了。

有一個媽媽告訴我,她的孩子在學校跟人家打架了,結果老師重重的處罰她的孩子,另一個打群架的同學因為功課好,逃過了處罰。老師不問青紅皂白,就責怪她的孩子把人家好學生給帶壞了,其實真正帶頭打架的是那個成績好的學生。大家看!明明同樣犯錯,成績好就沒事,成績差就該罰,老師把成績好壞當作衡量品德的標準,在我們看來是很明顯的錯誤,可是那位老師卻渾然不覺。事實上,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樣,對自己的錯誤渾然不知。

因此,佛法教導我們時時觀察自己微細的念頭,不要被自己蒙蔽,不論外在的境界如何變化,情緒都不會受到牽動,那麼,就可以斷除煩惱了。 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mo72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